隔三差五就有公司说自己在做的无人机送货,真的靠谱吗?

无人机作为一个消费电子产品,或者叫做智能硬件,它的热潮似乎已经过去了。但是大公司们,比如 Google、亚马逊,快递公司 DHL、顺丰都在拼命开发“无人机送货”。

这几天,Google 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在校园里推荐了一个新的无人机送货服务:你买的午餐墨西哥卷饼可能是 Google Project Wing 无人机送来,然后从天而降,飞机会自动飞到你附近,然后在空中盘旋,用绞盘和绳索慢慢放下货物。

这项和墨西哥快餐公司 Chipotle Mexican Grill 合作的短期项目看起来很像营销项目,实际上确实也只服务数周时间。

实际上,担纲送货服务的 Google Project Wing 无人机已经实验了很长时间,2014 年就已经进行了货物绳索空降的实验,还申请过专利,Google 设想这种无人机可以快速呼叫,给心脏病人送去除颤仪或者药物。

隔三差五就有公司说自己在做的无人机送货,真的靠谱吗?

Project Wing 原型机,图片来自 backchannel.com

其实除了 Google,其他的大公司也都在积极准备无人机送货这件事,我们梳理了一下:

亚马逊:这家衷心希望能把货物更快地直接送进用户手里的公司,已经实验了很久无人机送货。它们用的无人机和大家常玩的多轴无人机区别不大,也是垂直起降,充电送货。亚马逊曾公布了几段视频来展示原型机,按照他们的设想,“PrimeAir”无人机计划希望实现 30 分钟内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将在 120 米以下的空域里自动飞行,主要负责运送 5 磅以下的小包裹。
DHL:德国邮政 DHL 和亚马逊有业务合作,也希望用无人机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投递问题,用无人机来解决人力缺口。DHL 和德国政府取得合作,2014 年已经获准在德国农村和偏远地区进行无人机快递测试,往海岛上运送药品。DHL 的 Paketkopter 四轴无人机承重 1.2kg,飞行时间最长约为 45 分钟,全自动飞行。
顺丰:顺丰的无人机送货计划 2013 年就曝光了,但 2015 年才有更多细节出现。顺丰的合作伙伴是国内的一家无人机公司极飞,他们的四轴无人机最大载货 1kg,满载飞行时长约 16 分钟,也是全自动飞行。特别的是顺丰的无人机设计了黑匣子系统,一旦失事可以循着数据找回。
GeoPost:也叫法国邮政,是法国国有的邮政公司旗下的快递部门。GeoPost 2014 公开了测试视频,他们的无人机是与 Ateshsys 公司合作制造,结构是六轴旋翼无人机,最大载重 4 千克包裹,可以投递 20 公里。

隔三差五就有公司说自己在做的无人机送货,真的靠谱吗?

亚马逊送货无人机,其他公司的无人机也都大同小异/nimblechapps.com

可以看出,目前几乎所有公司的无人机送货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垂直起飞,自动设定路径,到达目的地降落放下包裹,返回。

这种设想看起来很美,但是有几个问题待解决。

首先是电池问题。商用无人机的表现比消费级的无人机玩具们好很多,但 45 分钟、20 公里的续航也已经是极限。带上包裹,也就只能飞 10 公里来回,就必须回来重新换电池或者充电,想想看,这个效率一定慢得惊人。

Google 的 Project Wing 固定翼无人机续航要长很多,但是它没法快速降落和起飞,只能在开阔地带送东西,用途有点局限。无人机体积所限,一次了不起带一两个包裹,每次点对点送去再返回,这效率远远不是快递员装几十个,然后分散投递能相比的。

其次是自动飞行控制的问题。

无人机自动寻找客户有几个关键因素必须满足,一是自动避让障碍,这项技术目前可以做到避让墙壁,但是电线这样的东西还是无能为力,然而低空的电线却最多;二是精确定位,现在即使是军用技术也没法实现在城市里准确定位你家而不是送到隔壁,欧美居民区的大房子可能好一点,但这种数据变化太大,邻居昨天种了一棵树这种数据很难及时更新和避开;三是躲避其他无人机,就算所有的商用无人机都有互相通信的功能,能保证整体协作不相撞,那一般人玩的消费级无人机呢?玩具呢?没有办法全部监管。

最后是安全问题。用户在亚马逊上买了个牙膏可能只有 15 块,但是却派了一台价值两万块的无人机去送货。在无人机降落放下货物的这个过程里,怎么确保它不被其他人打下来换钱呢?就算有合理的损失管理和追溯手段,加上出现故障自己掉下来的事故,无人机损失的成本,或者砸到地上无辜路人的成本也会高得惊人。

总的来说,无人机送货目前看起来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对公司来说,既能节省人力,又可以显得非常炫酷的新项目。

而现阶段公开讲正式推出服务的送货业务,比如 Google 的墨西哥卷饼和达美乐的披萨,基本上都可以认为是赶赶热点,借势营销。

如果真的要实现无人机送货,我们需要太多的技术突破:电池续航、安全、成本、立法……短期内,真正的无人机还实现不了,就像无人驾驶一样。

题图:forbes.com

来源:好奇心日报

(0)
上一篇 2016 年 9 月 9 日 下午 5:07
下一篇 2016 年 9 月 17 日 上午 8:39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related_news" in C:\wwwroot\shibo\wp-content\themes\justnews_6.11.3\single.php on line 169

相关文章

  • 又拓新业务 比亚迪全新皮卡谍照曝光:DM混动没跑了

    比亚迪竟然要出皮卡了!这不,谍照都已曝光。 近日,有小红书用户拍到了比亚迪全新混动皮卡的照片,虽然依旧覆盖有较厚的伪装,但也能看清它的部分细节。 前脸看去,该车大概率会采用横辐条式进气格栅,硬朗非常,两侧是硕大的灯组,内部或将集成纵向分布的日间行车灯带。 车侧部分,虽然其尺寸参数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看出,整体体量并不算大,目测也就是5米出头,新车配备了265…

    2022 年 12 月 9 日
  • 2022年 我把比亚迪DM-i插混当纯电动车 开了1万公里

    1月10日,比亚迪发布“个人年度出行报告”,用户可以查看自己2022年行驶里程、充电量、去过的城市等数据。 笔者作为一位宋Plus DM-i 110Km旗舰Plus车主,分享一下自己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2022年总里程1.3万公里,其中HEV混动模式2790公里,EV纯电模式9836公里,纯电接近1万公里了。 这辆车主要是市区上下班代步,偶尔跑个长途,这种…

    2023 年 1 月 11 日
  • 一场损失巨大的爆炸:上亿美元没了,SpaceX 信誉堪忧

    目前掌握到的事实是这样的: 爆炸发生在北京时间 9 月 1 日晚上九点左右,地点是著名的卡角第 40 号发射台,当时猎鹰 9 号正在准备进行静态点火测试,一同被炸毁的还有价值 2 亿美元的 Amos-6 通信卫星。 不得不说,这次爆炸损失实在太惨重。原因还没有查明,这里先重点谈谈影响,至少这三个考验 SpaceX 和马斯克是逃不掉了: 1. 信誉受损,大量订…

    2016 年 9 月 4 日
  • 两败俱伤:比亚迪海豹街头铲翻宝马X5

    3月15日,浙江嘉兴新气象路上,一辆比亚迪海豹和宝马X5发生碰撞事故,宝马直接翻了个底朝天! 不过比亚迪也没好到哪里去,车头都烂了,只能说是两败俱伤。 据了解,海豹四驱版本整备质量2150kg,2022款宝马X5 30Li整备质量2135kg,相同质量下,底盘底理论上更稳。 有网友评论: 宝马头高,海豹头低,撞翻也正常! 按照道理,轿车怎么撞的过SUV,还是…

    2023 年 3 月 16 日
  • 这些手机常识错误,你犯了吗?

    在使用手机时,每个人都会逐渐养成自己使用手机的习惯。这些习惯最初或来自手机厂商的宣传或来自朋友之间的口口相传,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些习惯,逐渐可能会变成一种手机使用常识。但其实,在这些常识中很多都不完全正确,甚至有些毫无道理,缺乏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发现,无论你是安卓用户还是iPhone用户,这类现象普遍存在。今天,小编就带你简单盘点下那些信以为真的手机…

    2015 年 1 月 12 日
  • 深圳一特斯拉失控撞翻护栏 连转三四圈才停下

    据广州广播电视台报道,2月4日上午,深圳深南中路中山八医院附近,一辆特斯拉失控撞翻护栏,车辆受损严重。 有目击者称,这辆特斯拉直奔中间护栏冲了过去,然后转了三四圈才停下来,幸亏没有撞到其他人。 视频中可以看到,这辆蓝色特斯拉的车头、车尾都已严重受损,右前轮凸出,整辆车出现了明显的侧倾。 而中央护栏被撞到了第二条车道,直接断了个豁口。 截至目前,事故的具体原因…

    2023 年 2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