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危及人类吗 目前无机器通过图灵测试

近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语出惊人,预言人工智能科技如果不加控制地发展,将超越人类智能,并控制或灭绝人类。无独有偶,牛津大学哲学教授、人类未来研究所创建者博斯特罗姆近日也指出,超级人工智能是人类未来最大的存在风险,其风险性高于自然灾害、环境恶化、流行疾病。

两位英国学者的观点是否合理?人工智能会不会发展到人类无法驾驭的超级智能阶段?记者采访了研究人工智能哲学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

徐英瑾介绍,人工智能学科缘起于一篇经典论文和一次重要会议。

人工智能会危及人类吗 目前无机器通过图灵测试

1950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理论奠基人图灵在《心智》杂志发表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并且会被人误以为它也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

显然,这是一个带有行为主义色彩的“人工智能”定义,因为该定义没有从机器内部机制着手,而是通过其外在行为来判断它是否具有智能。其好处是,绕开了“智能的本质”这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给人工智能发展设定了一个目标:开发出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

1956年,一群学者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参加会议,探讨如何利用问世不久的计算机实现人类智能。会议筹备期间,后来获得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的麦卡锡提议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一词来称呼这门新兴学科,得到了与会者认同。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讨论了如何在人类智能水平上实现机器智能,而不是用特定算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举个例子,IBM公司研制的“深蓝”计算机能够在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胜出,但并不能由此认为“深蓝”拥有了超级人工智能。这是因为,它只是在某个方面的能力上超过人类,而且无法通过图灵测试。

如果霍金担心的超级计算机有朝一日问世,那它必定在综合思维能力上超出人类,这样才可能拥有“僭越”的想法,以及控制或消灭人类的能力。

霍金警示的风险理论上存在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先水平与超级人工智能相去甚远。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上还没有机器能通过图灵测试。

对于这一现状,有三种回应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图灵、司马贺等人工智能学科元老提出的全面模拟人类智能的想法,太好高骛远。这种玄想或许在未来会成真,但目前为实现这个想法做研究,纯属浪费精力。业界目前应做一些踏实的人工智能研究,满足于制造解决特殊问题的求解器。徐英瑾发现,许多人工智能业内人士持这一观点。由此可见,霍金的警告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

第二种观点是:全面实现人类智能的机器是不可能造出来的,就像造不出永动机一样。学者们提出过多种论证,试图从哲学、逻辑层面论证这种不可能性,其中非常著名的有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的“汉字屋论证”(也称“中文房间思想实验”)以及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彭罗斯提出的“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出发的论证”,但这些论证都遭到了学术界反驳。徐英瑾认为,“汉字屋论证”和彭罗斯的论证都是站不住脚的,超级人工智能并没有在理论上“被判出局”。

第三种观点与第一种有相近之处,认为全面实现人类智能的机器是能够造出来的,但难度很大。如果当下的人工智能研究路子不改变,那么点滴成果的积累也未必能质变为全面突破。“我持这种观点。”徐英瑾说,“所以我认为霍金、博斯特罗姆警示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的,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

大数据技术有先天缺陷

在这位复旦学者看来,如今十分热门的大数据技术,一旦过度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就是一条错误的路子。

大数据技术催生了数据科学。与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不同,数据科学不再追求因果关系,而是按照“样本=总体”的思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统计分析,寻求各个事物间的相关性。很多时候,大数据统计出的是“2+2=3.9”这类近似结果,精确度上的略微损失,换来了对事物间相关关系的准确预测。

徐英瑾认为,大数据分析是西方经验论哲学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流派: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认为,人的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唯理论与之针锋相对,认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并非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人与生俱来的理性。大数据研究范式推崇海量数据的采集,那些用于数据采集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好比人类感官的延伸;还推崇大样本的统计学分析,用它取代因果分析。这种看重经验采集、贬低理性推理的模式背后,正是经验论哲学观。

就像经验论有其局限性一样,大数据分析也有局限。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谷歌翻译”为例,这种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团队没有通过编程定义语法规则,因为完善的语法编程目前还无法实现。他们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利用大数据统计不断调整翻译结果的相关性,优化翻译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翻译系统会随着数据的积累而不断改善。但目前,使用“谷歌翻译”的结果只能帮助人们大致理解陌生语言,有时候得到的翻译结果很不通顺。“大数据翻译系统缺少深层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好比唯理论看重的先天理性,缺少了它,人工智能系统就无法译出完善的自然语言。”徐英瑾说。

而让机器“说”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自然语言,正是图灵测试所要求的。在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占有重要地位,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苹果手机的Siri、上海企业开发的小i机器人,都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产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Siri和小i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看看它们的回答是否像人。

让机器人服从“绝对命令”

在好莱坞电影《梯阵阴谋》中,美国国安局设置的超级计算机Echelon(梯阵),能通过调取、分析每个公民的各类信息,进行行为监控,还可以向人们的手机发送短信,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超级人工智能如果在未来成为现实,人类社会将毫无隐私可言。影片结尾,找到Echelon的男主角向它提问:你的宗旨是什么?Echelon的回答是“保护美国公民的自由权益”。经过一番人机对话,这台计算机“幡然悔悟”,将自身的监视程序删除了。

博斯特罗姆认为,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常见的自毁程序桥段,并不是解除超级人工智能威胁的最佳方案。他指出,“我们并不是要永远抑制超级智能,或不开发行动自由的超级智能。”计算机程序的“动机选择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种解决方案是将机器的目标模糊化。例如,如果想要它帮助医生治疗某种疾病,可以将目标设为“做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事”。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使人工智能更人性化,为其编入同情和利他主义程序。

这两种方案,都与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相通。三条定律分别是: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这堪称机器人版的‘绝对命令’学说。哲学家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要求,人应该在任何情况下把自己和他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徐英瑾评论道,“未来出现超级人工智能后,应将这种机器人伦理以立法形式确立下来,防止疯狂的科学家开发出旨在控制甚至毁灭人类的机器。”记者 俞陶然

相关链接

汉字屋论证

一个母语是英语、对汉语一窍不通的人,呆在一间只有一个开口的封闭房间里。屋内有一本用英文写的说明汉语语法和汉字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汉字符号。屋外的人不断向屋内递进用汉字写成的问题。屋子里的人便按照手册上的说明,将汉字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屋内人相当于计算机,手册相当于计算机程序。塞尔想以此证明,正如屋内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汉语一样,计算机不可能通过程序获得理解力,即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不可能具备强人工智能。

(0)
上一篇 2015 年 1 月 12 日 上午 8:39
下一篇 2015 年 1 月 12 日 上午 9:56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related_news" in C:\wwwroot\shibo\wp-content\themes\justnews_6.11.3\single.php on line 169

相关文章

  • 最“丑”绿色车牌或在2年内取消 网友热议电车优待早该结束!国人将车牌代表面子

    今年2月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媒体透露,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 短短两句话,舆论为之沸腾。尽管提议并未最终落实,但仍有人担心取消绿牌之后,买新能源汽车也要缴纳购置税、交养路费,并且会加入到尾号限行的大军之中,用车体验大打折扣。 而有业内人士则担忧,目前并没有多少电动车车企能够盈利,取消绿牌直接…

    2023 年 3 月 28 日
  • 朋友圈广告亮相,广告业核辐射波及几何?

    2015年1月25日,是一个值得载入中国广告史册的一天,这一天,腾讯携手宝马、可口可乐、vivo,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到来了,引来了全民刷广告的风潮,微信、微信朋友圈、微博纷纷被这几个广告刷屏,这应该还是中国广告史上头一回,我等广告狗也算是长见识了。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推出了朋友圈,距今不到三年时间,影响力已经赶超微博,终于开始下手广告商业化…

    2015 年 1 月 26 日
  • 一个牛逼的公司应该以“秀加班”为耻

        在以吸血著称的互联网公司,加班早就成了跟吃饭、上厕所一样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一件事了。曾有人写文章称自己每天加班到9点以形容工作之勤奋,立马遭到了一大群人的鄙夷,9点?拜托,那叫早退好么?! 正如磨皮软件催生出一群自拍党,加班现象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创意无限的“秀加班”文化。每天的深夜朋友圈永远不乏加班党出没,来一张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照片…

    2015 年 5 月 19 日
  • 电池包“火烧水泡”!哈弗H6 DHT-PHEV超国标安全极限挑战

    今年前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635万,增长101%,渗透率25%;随着渗透率的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不过,与燃油车相比,因为大电池包的存在,还是会有人担心车辆电池安全问题。而据权威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共计640起,同比上升32%,其中电池外部碰撞、高温热失控、密封失效等成为安全隐患。 为打消公众对哈弗新能源…

    2022 年 12 月 19 日
  • 央视羊年春晚收视创新低 网站直播四处开花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近日公布收视率。数据显示,除夕当晚,央视春晚电视直播收视率为28.37%,创下历年新低。春晚好不好看,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从电视收视率上来看,春晚每况愈下或是不争的事实。据悉,从2008年鼠年春晚有公开数据可查开始,春晚收视最高的一届为2010年虎年春晚 的38.26%。 去年马年春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了同步转…

    2015 年 2 月 22 日
  • 一到冬天就黑屏!但是 大众好像根本就不打算管

    又一个电车的车机抽风了?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大众 ID 系列车型被曝出车机有大规模故障,同时还有一封车主们的集体信也被疯传。 不得不说啊,这两年新能源车出毛病的事儿见太多了,那车主们维权也是越来越专业了。 这不,故障现象、问题车型、发生日期、我方诉求,一张纸上全都给你整的明明白白,人家还专门说了句,一定是 “ 合理合法的理性维权 ” 。 这意识,佩服! 好了…

    2022 年 12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