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危及人类吗 目前无机器通过图灵测试

近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语出惊人,预言人工智能科技如果不加控制地发展,将超越人类智能,并控制或灭绝人类。无独有偶,牛津大学哲学教授、人类未来研究所创建者博斯特罗姆近日也指出,超级人工智能是人类未来最大的存在风险,其风险性高于自然灾害、环境恶化、流行疾病。

两位英国学者的观点是否合理?人工智能会不会发展到人类无法驾驭的超级智能阶段?记者采访了研究人工智能哲学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

徐英瑾介绍,人工智能学科缘起于一篇经典论文和一次重要会议。

人工智能会危及人类吗 目前无机器通过图灵测试

1950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理论奠基人图灵在《心智》杂志发表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并且会被人误以为它也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智能。

显然,这是一个带有行为主义色彩的“人工智能”定义,因为该定义没有从机器内部机制着手,而是通过其外在行为来判断它是否具有智能。其好处是,绕开了“智能的本质”这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给人工智能发展设定了一个目标:开发出能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

1956年,一群学者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参加会议,探讨如何利用问世不久的计算机实现人类智能。会议筹备期间,后来获得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的麦卡锡提议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一词来称呼这门新兴学科,得到了与会者认同。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讨论了如何在人类智能水平上实现机器智能,而不是用特定算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举个例子,IBM公司研制的“深蓝”计算机能够在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对弈中胜出,但并不能由此认为“深蓝”拥有了超级人工智能。这是因为,它只是在某个方面的能力上超过人类,而且无法通过图灵测试。

如果霍金担心的超级计算机有朝一日问世,那它必定在综合思维能力上超出人类,这样才可能拥有“僭越”的想法,以及控制或消灭人类的能力。

霍金警示的风险理论上存在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先水平与超级人工智能相去甚远。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上还没有机器能通过图灵测试。

对于这一现状,有三种回应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图灵、司马贺等人工智能学科元老提出的全面模拟人类智能的想法,太好高骛远。这种玄想或许在未来会成真,但目前为实现这个想法做研究,纯属浪费精力。业界目前应做一些踏实的人工智能研究,满足于制造解决特殊问题的求解器。徐英瑾发现,许多人工智能业内人士持这一观点。由此可见,霍金的警告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

第二种观点是:全面实现人类智能的机器是不可能造出来的,就像造不出永动机一样。学者们提出过多种论证,试图从哲学、逻辑层面论证这种不可能性,其中非常著名的有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的“汉字屋论证”(也称“中文房间思想实验”)以及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彭罗斯提出的“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出发的论证”,但这些论证都遭到了学术界反驳。徐英瑾认为,“汉字屋论证”和彭罗斯的论证都是站不住脚的,超级人工智能并没有在理论上“被判出局”。

第三种观点与第一种有相近之处,认为全面实现人类智能的机器是能够造出来的,但难度很大。如果当下的人工智能研究路子不改变,那么点滴成果的积累也未必能质变为全面突破。“我持这种观点。”徐英瑾说,“所以我认为霍金、博斯特罗姆警示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的,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

大数据技术有先天缺陷

在这位复旦学者看来,如今十分热门的大数据技术,一旦过度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就是一条错误的路子。

大数据技术催生了数据科学。与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不同,数据科学不再追求因果关系,而是按照“样本=总体”的思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统计分析,寻求各个事物间的相关性。很多时候,大数据统计出的是“2+2=3.9”这类近似结果,精确度上的略微损失,换来了对事物间相关关系的准确预测。

徐英瑾认为,大数据分析是西方经验论哲学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流派: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认为,人的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唯理论与之针锋相对,认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并非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人与生俱来的理性。大数据研究范式推崇海量数据的采集,那些用于数据采集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好比人类感官的延伸;还推崇大样本的统计学分析,用它取代因果分析。这种看重经验采集、贬低理性推理的模式背后,正是经验论哲学观。

就像经验论有其局限性一样,大数据分析也有局限。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谷歌翻译”为例,这种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团队没有通过编程定义语法规则,因为完善的语法编程目前还无法实现。他们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利用大数据统计不断调整翻译结果的相关性,优化翻译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翻译系统会随着数据的积累而不断改善。但目前,使用“谷歌翻译”的结果只能帮助人们大致理解陌生语言,有时候得到的翻译结果很不通顺。“大数据翻译系统缺少深层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好比唯理论看重的先天理性,缺少了它,人工智能系统就无法译出完善的自然语言。”徐英瑾说。

而让机器“说”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自然语言,正是图灵测试所要求的。在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占有重要地位,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苹果手机的Siri、上海企业开发的小i机器人,都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产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Siri和小i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看看它们的回答是否像人。

让机器人服从“绝对命令”

在好莱坞电影《梯阵阴谋》中,美国国安局设置的超级计算机Echelon(梯阵),能通过调取、分析每个公民的各类信息,进行行为监控,还可以向人们的手机发送短信,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超级人工智能如果在未来成为现实,人类社会将毫无隐私可言。影片结尾,找到Echelon的男主角向它提问:你的宗旨是什么?Echelon的回答是“保护美国公民的自由权益”。经过一番人机对话,这台计算机“幡然悔悟”,将自身的监视程序删除了。

博斯特罗姆认为,科幻电影和小说中常见的自毁程序桥段,并不是解除超级人工智能威胁的最佳方案。他指出,“我们并不是要永远抑制超级智能,或不开发行动自由的超级智能。”计算机程序的“动机选择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种解决方案是将机器的目标模糊化。例如,如果想要它帮助医生治疗某种疾病,可以将目标设为“做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事”。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使人工智能更人性化,为其编入同情和利他主义程序。

这两种方案,都与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相通。三条定律分别是: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这堪称机器人版的‘绝对命令’学说。哲学家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要求,人应该在任何情况下把自己和他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徐英瑾评论道,“未来出现超级人工智能后,应将这种机器人伦理以立法形式确立下来,防止疯狂的科学家开发出旨在控制甚至毁灭人类的机器。”记者 俞陶然

相关链接

汉字屋论证

一个母语是英语、对汉语一窍不通的人,呆在一间只有一个开口的封闭房间里。屋内有一本用英文写的说明汉语语法和汉字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汉字符号。屋外的人不断向屋内递进用汉字写成的问题。屋子里的人便按照手册上的说明,将汉字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屋内人相当于计算机,手册相当于计算机程序。塞尔想以此证明,正如屋内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汉语一样,计算机不可能通过程序获得理解力,即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不可能具备强人工智能。

(0)
上一篇 2015 年 1 月 12 日 上午 8:39
下一篇 2015 年 1 月 12 日 上午 9:56

相关文章

  • 集体生不如死:自动驾驶的美梦 做不下去了

    话说,如果要买辆新能源汽车,你最关心它的哪些功能? 智能座舱?电池续航?单双电机?这些想必是大伙第一位考虑的。 可对于那些开了五六年甚至是十几年油车的老师傅,他们买新能源车还有另外一个动力,就是试试所谓的 “ 自动驾驶 ” 功能。 隔壁小黑胖,开着妈妈淘汰的雷克萨斯 RX350 09 款,心里就总想着换个小鹏 G9,试试新潮的城市 NGP,匝道识别,红绿灯自…

    2022 年 10 月 27 日
  • 本应该是最风光的暑期档,如今成了卫视的寒冬

      《青云志》是今年暑期最重点的项目之一。 和去年热播的《花千骨》一样,《青云志》采用了周播模式,在湖南卫视每周播放一集。不过与《花千骨》不同的是,在视频网站——腾讯视频和芒果 TV,付费会员每周可以看到四集,这也导致视频网站的进度远远超过卫视。 《青云志》大牌演员、顶尖特效、大 IP、用心的团队。一部仙侠剧的成功因素似乎都具备了,接下来只等成功了…

    2016 年 9 月 9 日
  • 微信朋友圈首批广告上线 网友晒宝马广告“炫富”

    几天前还在测试的微信朋友圈广告终于有了正式的商业化版本。25日,微信朋友圈首批三条广告上线。这简简单单的三条广告引爆了整个微信朋友圈——关于这三条广告,朋友圈里讨论最热烈的并非广告内容和产品本身,而是哪些人看到了哪些广告。25日出现在朋友圈中的三条广告分别来自可口可乐、Vivo智能手机和宝马汽车。以上三条广告并非同时显示,而是分别在不同用户的手机中显示出不同…

    2015 年 1 月 26 日
  • 未来爱情生活:远程牵手到虚拟性爱

    北京时间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让我们的恋爱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从远程牵手模拟器到分享心跳的智能手表,再从虚拟女友到虚拟性爱,未来的爱情生活的高科技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尽管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正进入一个新时代,但一些专家也发出警告,指出过度依赖应用程序、电子设备和机器人将给他们的情感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机器人技术专家马丁-史密斯…

    2015 年 1 月 8 日
  • 德系车传统技能?因排放作弊 奔驰或被30万车主索赔

    “柴油发动机排放作弊”难道是德系车的传统技能?此前,大众因此事件被美国开出“天价罚单”,如今,奔驰却又要“掉坑”。 日前,据报道,梅赛德斯-奔驰在英国伦敦高等法院面临30多万柴油车车主的索赔。这些车辆在排放测试中安装了“减效装置”,从而在柴油机排放上误导了消费者。 据悉,奔驰被指控的是“AdBlue雾状尿素水溶液技术”,其可与尾气中的NOx产生催化反应排出氮…

    2023 年 2 月 12 日
  • 为什么我需要用/不需用 Apple Pay?

    Apple Pay 终于在各种期待和各种质疑的声音下,在中国隆重登场。 诚然,Apple Pay 本身十分易用,而且媒体都写了大量 Apple Pay 教学,不用 Apple Pay,绝不是因为难用,而是受限于机型、POS 机数量,存在一定门槛。移动支付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用户数和商户数,而银联目前在中国的份额仅为 0.49%。 既然如此,为甚么我们还要用 …

    2016 年 2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