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早年不吃苦瓜香菜啥的,后来都吃了

为什么你早年不吃苦瓜香菜啥的,后来都吃了

今天我们讲的故事要分三个段落,煽情程度循序渐进:

我们老是在面对科学研究的时候谎报我们的餐饮数据。

我们就这样长大了,渐渐接受了以前不吃的东西。

味觉的滋养,让我们成为更完整的人(写到这里我都已经要哭了)。

《自然》杂志近日刊登了一篇来自《国际糖尿病学刊》的文章,来自阿拉巴马大学的 David Allison 领衔的研究团队,声泪俱下地控诉了口是心非的研究参与者。因为他们费尽心力通过大规模定量研究取得的数据(比如关于能量摄入和运动消耗)烂到完全没办法用在科学研究上,人们就是会发自本能地作弊,而一般科学研究却都仰仗于这些人自发提交的报告。

撒谎也就算了,关键是它还带来更多连带的负面效应。这些数据被各种主要研究广泛引用,接下来影响了公共健康政策和医嘱的制定,让这些官方规定和建议变得不可信——试想那些针对国民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者特殊重大疾病(肿瘤)的政策都是基于这样不诚实的数据,确实是令人心惊胆战。

所以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文中提到了两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强制办法:拍摄——不要听信别人说的话,有图才有真相,监测要细到把咀嚼吞咽的动作都收录在案;如果是短期的研究而且经费充裕的话,通过观察新陈代谢数据来测定餐饮习惯,也是较为客观的方式。

为什么你早年不吃苦瓜香菜啥的,后来都吃了

人类不仅在自己吃了多少的问题上撒谎,而且在爱吃什么的问题上游移不定。比如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比较挑食的人,菌类、豆类、块根类植物都不喜欢,家里也从来没有辣味的菜,而现在也成了一个除了鱼腥草和毛鸡蛋之外皆无禁忌的杂食者。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化心理学家 Paul Rozin 对嗜辣民族颇感兴趣,在走访了各个辣椒狂热地区之后,他把人们对新口味或者强烈口味的接受称为“逆反性享乐主义”;与此同时他也给了一个比较赤裸的同义词——“良性受虐狂”。

孩子们不喜欢苦瓜,接收不了咖啡,但是孩子们却也喜欢在海盗船和云霄飞车的刺激下高声尖叫,或者在指缝里观看恐怖片。喜欢被惊吓,也是人类的本能。

除了儿时的天性体现,长大以后的社会压力也让我们内化了那些原本厌恶的味道。比如在同龄人压力下,有的人开始接触烟草的味道——尽管呛得咳红了眼睛——再这之后不断的压力带来了更加持续的经验,它被转换成了一种习惯。 在人脑中,愉悦和痛苦的区域是有重合的,它们都从反射系统出发,依托于脑干的神经。它们都接入塑造能动性的多巴胺神经元,而且它们都可以把大脑皮层刺激到差不多的水平,从而影响人的认知和意识。

生理解剖也同样发现愉悦和痛苦系统的紧密互动,在很多脑结构中两者神经紧紧依偎,形成了两者之间的渐变路径。这些通路恰巧就位于“享乐主义热点”的附近,这些热点就是在人们感受到压力或者快感的时候会对安多芬(它能与吗啡受体结,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的止痛和欣快感,算是天然的镇痛剂)起反应的区域。

为什么你早年不吃苦瓜香菜啥的,后来都吃了

普利策奖得主 John McQuaid 近日推出了新书 “Tast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hat We Eat” 。书中他说了一句很严重的话:味道帮助我们确定了人究竟是什么。他的论点如下:亿万年前,当那些原始的生命形态在远古大洋中漂流的时候,它们需要感知周围的环境,需要通过寻找和吞咽来完成“生命的意义”。所以这套动作成为了推动进化的基础力量,为了在物竞天择的竞争中获胜,你需要有更敏锐的感官来认识环境并活下去,而这离不开更强大的大脑的支持。对于人类来说,学界有这样一派观点,认为我们的大脑发育从学会吃肉开始,这种充满热量和脂肪的营养来源比早期的野果野草更加经济。

在你吃下那块红烧肉的那一刻,“生而为人,对不起”。

题图来自 NPR via

(0)
上一篇 2015 年 2 月 11 日 上午 9:39
下一篇 2015 年 2 月 11 日 下午 2:37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related_news" in C:\wwwroot\shibo\wp-content\themes\justnews_6.11.3\single.php on line 169

相关文章

  • 恋爱谈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结婚了?

    作者:摆渡人 都说25岁是个分水岭,过了这个年龄人的身体机能发展到顶峰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年轻时隔三差五嗨一整夜不睡觉的花样作法也玩不动了。此时人的心理也成熟到一定程度,适宜结婚生子。 25岁人们开始加快步入相亲的步伐,看着别人一个又一个的早早交了卷,生怕自己在铃声响起那刻还是没有答完这张感情的试卷,时间越久,题答的就越慌张潦草。然后26岁一过,身边几天没联…

    2016 年 10 月 4 日
  • 我们不黑谁也不吐槽了,客观地谈谈“相亲”

    文:柴非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即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传统的相亲来寻找伴侣(这一点在最近几年的中国家庭电视剧中很普遍),而是幻想着在某个美丽浪漫的日子里偶遇到人生中的另一半。难道相亲找来的爱情没有不期而遇的爱情更加真挚和可靠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差异呢?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 爱情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

    2015 年 1 月 29 日
  • 皮卡春天来了:97%地级以上城市已取消进城限制

    国内皮卡市场的春天似乎真的已经来了。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公安部去年先后推出了推进行政管理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30项重点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稳住经济大盘10项重点措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截至目前,全国97%的地级以上城市已取消皮卡车进城限制,267个地级以上城市对新能源轻型厢式货车不限行,10个城市试点赋予部分中型厢式货车与轻型货车同等通行权。 去年10…

    2023 年 3 月 21 日
  • 借车给朋友车祸致人死亡!车主被判担责三成

    朋友来借车,作为出借人,要确保朋友能够安全、合规驾驶,否则一旦朋友违法驾驶酿出事故,作为车主也会承担连带责任。 据公开法律案例显示,2022年5月24日,毛某无驾驶资格饮酒、超速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丰某死亡。交警部门认定毛某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丰某无责任。 毛某驾驶的车辆所有人系雷某,该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毛某的驾照此前因违法行为被注…

    2023 年 3 月 16 日
  • 为什么一般女生抗拒被拍照呢?

      作者:马大哥 因为平时自拍的时候,一般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 这样: 然后有一次和小伙伴愉快的玩耍时,被一位好盆友抓拍了一张, 她激动地叫我来看手机的图片。我屁颠屁颠地走过去瞧了一眼,再也无法直视自己第二眼。 在她的手机里我是长这样的: 对,不要怀疑,这真的是同一个我。(哭着承认) 自从这次抓拍事件后,造成了我心里的巨大阴影 Q_Q 从此十…

    2015 年 3 月 2 日
  • 为什么我需要用/不需用 Apple Pay?

    Apple Pay 终于在各种期待和各种质疑的声音下,在中国隆重登场。 诚然,Apple Pay 本身十分易用,而且媒体都写了大量 Apple Pay 教学,不用 Apple Pay,绝不是因为难用,而是受限于机型、POS 机数量,存在一定门槛。移动支付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用户数和商户数,而银联目前在中国的份额仅为 0.49%。 既然如此,为甚么我们还要用 …

    2016 年 2 月 18 日